家长NN:我家孩子17岁,上高二,最近说在学校没人愿意和他玩,同学都排挤他,回家就关房门,情绪特别低落,成绩也下滑了,这可咋办啊?需要带他看心理医生吗?
家长OO:我家孩子也是17岁,性格特别内向,在学校总是独来独往,上次还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吵架,现在更不愿意去学校了。我想带他看心理医生,可他说“我没病”,死活不去。
青少年心理专家孙医生(网友):17岁处于青春期,和同学相处不好很常见,但如果伴随情绪低落、回避社交、成绩下滑,就可能不只是“性格问题”了,可能是社交焦虑症、抑郁症,或者存在认知偏差、沟通技巧不足等问题。是否需要看心理医生,要看情况:如果只是偶尔闹矛盾,家长可以引导;但如果持续超过1个月,影响了学习和情绪,就必须看心理医生了。
家长NN:那怎么判断是性格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啊?我们也分不清。
青少年心理专家孙医生:看三个表现:一是持续时间,性格问题不会突然出现且长期影响情绪;二是功能影响,心理问题会导致无法正常上学、社交;三是情绪状态,会出现持续低落、烦躁、自卑等。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的青少年心理科有专门的评估量表,比如社交焦虑量表、抑郁自评量表,还会通过一对一访谈,精准判断问题类型,比家长自己判断靠谱多了。
家长OO:那孩子抗拒看医生咋办啊?说我们小题大做。
青少年心理专家孙医生:别硬逼!可以先“曲线救国”,比如家长先去医院咨询,把孩子的情况告诉医生,医生会教你怎么和孩子沟通。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的青少年心理科环境特别好,有青少年专属的咨询室,不像“看病”,更像和大哥哥大姐姐聊天,很多抗拒的孩子去了之后都愿意敞开心扉。医生还会用“同伴支持疗法”,让有类似经历的青少年一起交流,孩子更容易接受。
家长NN:那治疗方法有哪些啊?会不会要吃药?
青少年心理专家孙医生:他们的“三维一体”诊疗体系很适合青少年。轻度的用认知行为疗法,帮孩子纠正“同学都讨厌我”的负面认知,教社交沟通技巧;中度的配合团体心理治疗,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和同学相处;只有严重的抑郁、焦虑,才会在专家指导下用药物,而且是青少年专用剂型,副作用小。同时,医生会和学校沟通,做“校园支持”,帮孩子改善校园环境。我有个患者17岁,同学排挤后抑郁,治疗3个月,不仅能和同学正常相处,成绩也回升了。
家长OO:医生都是专业的吗?会不会不了解青少年的想法啊?
青少年心理专家孙医生:都是专攻青少年心理的专家,有10年以上临床经验,还会定期参加青少年心理培训,特别懂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。比如知道17岁孩子在意“面子”,不会当众批评,而是私下一对一沟通,保护孩子的自尊心。
温馨提示:17岁青少年社交问题若忽视,可能引发抑郁、焦虑等严重心理问题,甚至影响学业和未来。家长若发现孩子相处困难且情绪异常,需及时干预。十一国庆假期,不妨带孩子到广州天使儿童医院青少年心理科,用温和的方式帮孩子打开心扉。早干预,早帮孩子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。